台東太麻里金針花賞
台東太麻里山因盛產金針花而又名金針山,往金針山的路上都設有貼心的觀景涼亭休息處,讓上山的遊客可以稍作休息將黃澄澄的金針花與台東的美麗盡收眼底。山陵上可以眺望太麻里三角洲、太平洋等壯闊景觀,天氣晴朗的時候,還可以看到綠島、蘭嶼、以及東太平洋沿岸的美麗景緻,天氣起霧時,一片霧茫茫更有不同氣氛。太麻里金針山雖然海拔不高,但卻可以飽覽整個台東美景,是許多初學的登山客喜歡來爬山的地方,也有許多遊客騎乘單車、機車來此處觀賞美麗風景與金針花。
訂金:全額
台東太麻里山因盛產金針花而又名金針山,往金針山的路上都設有貼心的觀景涼亭休息處,讓上山的遊客可以稍作休息將黃澄澄的金針花與台東的美麗盡收眼底。山陵上可以眺望太麻里三角洲、太平洋等壯闊景觀,天氣晴朗的時候,還可以看到綠島、蘭嶼、以及東太平洋沿岸的美麗景緻,天氣起霧時,一片霧茫茫更有不同氣氛。太麻里金針山雖然海拔不高,但卻可以飽覽整個台東美景,是許多初學的登山客喜歡來爬山的地方,也有許多遊客騎乘單車、機車來此處觀賞美麗風景與金針花。
金針山氣候變化豐富,日照時間長,為植物生長提供了絕佳的條件,因此除各類花卉,此處也盛產釋迦、枇杷、洛神花、太峰茶、玉荷包荔枝和火龍果等。金針山天然資源豐富,有溪流有瀑布有高山有峽谷。在此處的溪谷很適合螢火蟲居住,每到4~7月夜裡就是賞螢好時機。據統計金針山共有18種螢火蟲,最主要的品種為黑翅螢,若錯過了夏季,冬季11~12月還有山窗螢可觀賞。為了方便遊客觀覽金針山,整個農業區規畫出了三條主要的登山步道。第一條經過迎曦樓、湛藍若洗、孟宗竹道、遊客中心。讓您在觀景台眺望太平洋也能觀看壯闊日出,接著漫步在孟宗竹林裡,竹子高聳參天,竹葉搖曳作響,走出竹林後,代替翠竹清香的是面前大片茶園飄來的茶葉芬芳。第二條經過觀海樓、大腳印步道、摘星樓。走在這條步道上能看山、能看海,一眼望去絕無阻礙。摘星樓聳立高點,視野更是遼闊,到了夜晚盡是星斗滿天,摘星星好像不是難事了。第三條經過楓林步道、千鶴亭、雙乳蜂(曙光亭與千禧亭和一等三角點)、晨曦亭、忘憂亭、忘憂谷、秀峰亭。從楓林步道開始,享受透過紅葉薩落下來的陽光後一股作氣爬上金針山至高點-雙乳蜂吧,接著的忘憂谷是賞金針花最好的地點有此等美景陪伴,疲累也會減少許多。
攤販遇到好客人,猶如遇到出手闊綽的返鄉華僑一樣!因此後來日益增多的攤販聚集成了固定市場時,便以華僑市場名之。 舊華僑市場因老舊而原址重建,於2012年5月全新完工啟用,改名為「東港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呈現更新穎、更具地方特色的觀光休閒魚市,希望能促進當地漁產業升級和帶動地方觀光資源。
進去森林前要先祭拜祖靈。祈求保佑此次行程平安,也算跟山神、祖靈打招呼而且敬拜神要帶雙證件、檳榔和米酒,還有說一段話祈福話才能入山。
迎賓禮就是布農族的歡迎形式,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茶)。入口處會有布農族人給你一串醃漬過的生豬肉,自行到炭火這裡烤熟。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教育方式,整個鸞山部落的布農族體驗,就是一場沒有電的生活體驗,一切非常原始。
鸞山,位於台東鹿野對面的山上,布農族人的祖先稱之為Sazasa,意即「這是一個甘蔗會長得高、動物會活躍、人會活得很好的一塊地」,也就是聖經所說「流奶與蜜之地」。鸞山附近的原始林,因著土質特別肥沃,加上海岸山脈快速抬升等因素,此地榕屬植物支柱特別發達,構成了豐富的生態系統及為數眾多的榕樹巨木群景觀,極具保存及教育意義。台東中野教會的蘇巴黎(王祖祥)長老和其弟阿力曼(王土水)在二○○三年,眼見故鄉的親友將土地一一賣出興建廟宇,甚至,卑南王舊部落遺跡也將被變賣建靈骨塔,鸞山即將變色,台灣最後的原始榕楠林帶面臨威脅,共有兩千株巨大榕樹將被人為破壞。兄弟倆便向銀行借錢,向即將賣地的親戚買地,搶救這些世界級的榕樹。由於年代久遠,榕樹樹枝交錯一起,布農族人稱這些樹為「會走路的樹」。一棵阿公級的榕樹生出氣根,氣根又成長為一棵爸爸級的樹,這棵樹又長出氣根形成孫子級的樹,不斷循環繁衍,樹幹像個巨人的大腳一步步地踏在森林間,蓊蓊鬱鬱地將整個森林覆蓋住。首次看見的人都不禁驚嘆,不敢置信台灣居然還存有這般令人震懾的林相,像巨大的章魚從天而降地抓住土地,寬大的樹木甚至可同時容納二十多人在其上爬上爬下。
原住民早期搗稻米、小米等穀物的重要生活器具,時至今日,杵臼糯米已成為部落重大節慶的常見活動,代表同心分享的部落精神。杵臼糯米需多人協力完成,糯米飯煮熟後,趁熱以杵臼交錯樁打出彈性與Q度,完成的糯米糰給眾人分食,就是好吃的「麻糬」。
蓋在森林裡的傳統茅屋,以石頭和竹子做為屋牆,上頭覆蓋著茅草,分別提供遊人歇腳休憩和廚房做菜用途,屋內還依傳統生起火堆,這兒也是遊人用餐的地方。一如生態旅遊強調的生態與環保,在此享用午餐,旅人必需自備碗筷,要不就得就地取材以樹枝當筷子,以樹葉當碗來使用,一切尊重自然法則。森林裡的風味午餐,以大自然為餐廳。鸞山森林的風味餐,多以戶外用餐方式開放遊人享用,當然必需付費。為遊客導覽解說是布農族男人的工作,婦女則負責料理風味美食,山區食材多半取自村落,不接受點菜,有什麼就煮什麼,有時肉類多些,有時以蔬菜為主,烤山豬肉、炸野菜、小米粥和地瓜常出現在菜單裡,冬春季節則可品嘗到南瓜湯。
鹿野神社為龍田村之神社,由臺東製糖會社出資,鹿野村日本移民義務出役共同修建,在1923(大正12)年7月10日鎮座,原址在部落北方靠近馬背附近的山腳下,即今北龍六路向北直抵山腳處。1931(昭和6)年11月13日遷到今崑慈堂所在地。鹿野神社為無格社,屬日本國家神道系統,供奉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少彥名命、大己貴命)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由台東神社神官兼管,平常由鹿野村民會會長田久保健治代理。神社的建築也很簡單,都僅有本殿、鳥居、手水舍等主建築。
日治時期每年的主要祭典包括:祈年祭(6月8日)、台灣神社鎮座日(10月28日)等,各機關學校職員師生都要來此神社參加祭典,是鹿野區最重要的神社。平常村民自由參拜,婚禮亦常在神社舉辦,遇有村民應召入伍,則在神社舉行盛大歡送儀式。戰後神社被拆,僅留下一座基座。在2014年時為了恢復龍田村歷史風貌,以日本檜木由日籍匠師技術指導的合作模式重建鹿野神社,期望再現當年龍田日本移民村的歷史風貌。
早期的鹿野有許多野生的梅花鹿,為了找回梅花鹿且讓大人小孩都能與牠們互動,而成立此園區。梅花鹿們自在的在園區裡休憩散步,充滿悠閒氣氛。這裡還有羊、松鼠、小兔子、鵝、雞等動物,小朋友可以買飼料與牠們互動餵食,或是一起拍照。
照片來源:meica_yaaa / zesty_alice授權使用
(舉辦日期: 2022/07/02-2021/08/15) 知名旅遊頻道入選世界12處令人驚艷的熱氣球節,每年都吸引大量人潮到鹿野高台朝聖,感受熱氣球的魅力,活動內容包含熱氣球自由飛行及空中遊覽、造型球展演、繫留體驗及不同主題的光雕音樂會等,讓遊客在臺東自然純淨的藍天綠地裡,體驗一場夏日的熱氣球盛宴。
鹿野高台擁有絕佳視野,能夠一覽整個高台地區與卑南溪谷底的田野景色,由於其特殊的地理條件,也是臺灣東部一處優良的天然空域活動場地。每當7-8月時,正是鹿野高台進行國際熱氣球嘉年華的好時機,美麗的熱氣球飄揚在花東縱谷上 ,快來一覽熱氣球嘉年華的盛況與鹿野高台的迷人景致。
臺東市的夜晚不寂寞,來到由臺鐵貨倉宿舍改造的鐵花村音樂聚落,聽著原民歌手高亢清亮的創作,享受山海文化孕育出澎湃的歌聲,喝上一杯鐵花吧的臺東特調,偷得浮生半日閒。而一旁的假日慢市集,販售著獨特的手作小物、農特產品,不妨與創作者、小農們聊聊天,感受臺東人的熱情與樂活自在的氛圍。
台東觀光夜市位於正氣路白天是一條販賣各式蔬果的水果街,是選購臺東本地當季水果的最佳地點,到了假日夜晚,則變身為一條觀光夜市。自2010年7月才開始啟動經營的臺東觀光夜市,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夜市,燈火輝煌的正氣路,讓原本晚間市街蕭條的臺東市,增添幾分熱鬧的氣息。
由日本時期的官舍所改造,一棟一棟的木造老建築經過修復及重新規劃後,成為日本風十足的文創園區。在日治時期時是「台南縣潮州辨務署」及「總督府行政機關」,後來做為公路工程機關的辦公室與眷舍所在,也稱為「公路新村」。隨著發展,居民在1995年後陸續搬離,留下無人居住的老建築,成為市中心的治安死角,原本有意計畫將全區建築拆除,並且開發成商業大樓,但好在鎮公所決議保存為現在的「潮州日式歷史建築文化園區」,才讓潮州的市中心多了文化的氣息。
一家近火車站的台東飯店,精緻典雅的客房可以讓旅客徹底放鬆心情,盡情享受這裡悠然慢活的步調,是一家住過旅客都按讚的優質飯店。露天觀景台可正面眺望都蘭聖山及小黃山壯麗的台東景點,背面是浩瀚太平洋及綠島小夜曲的原鄉。
東南旅遊為保障旅客安全及健康,旅遊團體的服務人員,包含領隊、司機,皆已完成3劑疫苗接種。全車皆為加強消毒,上車前需量測體溫、手部消毒,司機、領隊及旅客皆需全程配戴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讓旅客皆能安心旅遊!